1988年建造的「明石海峽大橋」是一座號稱世界最長的吊橋,依照官方資料,即使經歷1995年1月的阪神大地震,僅有南岸的岸墩和錨錠裝置發生了輕微位移,使大橋的長度增加了約1公尺,橋全長3911公尺,支撐吊橋的兩座主塔之間的距離1991公尺,是世界第一,勝過同年在丹麥建造的大帶橋1624公尺;明石的橋樑高度也高達297公尺,在日本也只輸東京鐵塔的333公尺。
起先自認為不需要穿外套,沒想到日本溫度真的很低,經過了一個半小時的車程抵達的「明石海峽大橋(Akashi Kaikyou Ouhashi)」,竟是這麼地冷,再加上靠海邊,迎面吹來的強風讓我感覺這簡直比台灣的寒流更恐怖,我的雙手不出幾秒鐘就開始冰麻,這也難怪會有這樣的「強風注意」告示牌。
這座大橋有「珍珠大橋(Pearl Bridge)」的美稱,可能是因為日落之後燈光照明使人們聯想到珍珠,已成為神戶新的觀光景點。它促進人、物、以及資訊的流動,為神戶地區周邊的經濟發展帶來極大的貢獻。粗估,這座大橋的通車給神戶市帶來的經濟效果每年超過300億日圓。令人吃驚的是,導遊說,過該橋的車輛過路費,高達9700日圓,令人咋舌。
我們參觀的地點,是位於「明石海峽大橋」下方的「舞子海上散步道」,很神奇,散步道緊貼蓋在吊橋的下方,就變成「橋上走車子,橋下走孩子」的奇特現象,是台灣看不到的。整個步道都是用堅固的鋼條建築而成的,走進一看,有種龐然大物的雄偉與壓迫感。
這裡有三個景點,除了「舞子海上散步道」之外,還有「孫文記念館(移情閣)」、「橋的科學館」,但是很不巧的適逢週一休館日(旅行社可真貼心!),再加時間緊迫,我們只能踏上了八層樓高的「舞子海上散步道」。
「舞子海上散步道」假日門票大人300円、兒童150円,平日票價打八折,建築有八層樓高,想當然爾,風勢更強、氣溫更低,這是我第一次踏上日本的海上步道,步道上因為兩旁都用鐵絲網防止發生人員落下的事件,但也因此感受到很大的強風,很特別的是,地板使用強化玻璃,可讓遊客站在上面,往腳底的方向望海,感覺新奇,也毛毛的,很特殊。
我們猛拍照,但是雙手實在凍的受不了,就慫恿老爸趕緊陪我下去一樓拍照,因為,在一樓拍的夕陽照,才是我最期待的,當然,在一旁的別具建築特色的「孫文記念館」,也是不能放過的拍照景點。
上一篇:2007日本瀨戶內海行-窗明几淨的関西国際空港
下一篇:2007日本瀨戶內海行-中國跟日本的連結「孫文記念館」
更多照片:2007日本瀨戶內海行Day1(S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匿名留言就別留了,看到就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