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0日 星期五

20100820貧富差距?課稅就對了


本圖取自臥龍畫廊

8月19日中國時報頭版報導,全台貧富差距飆至66倍,聳動的標題其實是用最富、最貧的5%來計,同一天行政院主計處下午公佈二項數據,最富、最貧20%差距6.34倍,是歷史次高;再來就是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值8.24%,是民國79年來新高。這表示M型社會逐漸朝向V型社會演化,當然政府應當有所作為,例如增加對富人課稅(資本利得稅)、加強社會福利,不過要等政府來幫你(選票考量、行政效率),還不如自己想辦法(就像我跟金錢搏鬥)。

台灣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情況是嚴重的內部問題,貧富差距大不僅可能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也導致國人生育率衰退,人口可能很快出現負成長,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也在四天前公佈一項數據,推估民國111年我國出現人口零成長,112年負成長,邁向老人社會,人口結構出現問題,國家產業結構不可能置身事外,產業結構出問題,代表就業、掙錢的機會、資源減少,或分配更加不均,就會變成有本事賺錢的人更有錢,沒本事的人更窮。

面對財富朝向V型社會、人口朝向倒L型社會的趨勢,要避免自己成為趨勢下的弱勢者,可區分大環境跟小個人來思考。先講大環境,現在台灣社會的問題就是「不患寡,患不均」,不能怪有錢人太會賺錢,汲取太多社會資源,只能怪政府長期以來都不願建立一個完善制度,以目前國內稅則來說,資本利得稅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一般來說,大家聽到資本利得稅,都會直覺想到「證券交易所得稅」,然後就把它視為毒蛇猛獸,推動?萬萬不可…

其實,資本利得稅包括個人使用資本(以住宅房屋為主)、個人資本投資(以土地以及長期持有的證券)、個人資本交易(資產的移轉與買入賣出)等,也就是說,房屋買賣獲利要課稅、證券交易獲利要課稅,相對如果賠錢可以減稅,不過相關配套根本沒機會進一步討論,因為加稅人人都不愛,而政府又更擔心會因此把「有錢人」嚇跑,所以之前通過的產業創新條例,硬是把營利事業所得稅降至17%,希望能夠吸引更多企業投資。

在政府目前極力拼經濟的情況下,先是ECFA又是FTA,先減外部的稅,又減國內的稅,再加上經濟成長8.24%,台灣經濟前景大為看好,我相信企業賺錢,可以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或是替員工加薪,但只細想想,如果你是老闆,你賺100元,你會替你的員工加薪80元嗎?不會!一定是大老闆賺錢比小員工還要來的多,降稅美其名是拼經濟,但卻沒有想到後續的配套,無形間持續擴大貧富差距,所以稅制變成縮短差距的主要工具。

話說回來,加稅是毒蛇猛獸,沒人喜歡,反正政府現在負債越來越多,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人口老化越來越嚴重,環境汙染也越來越加劇,一整個就是人類過去不斷重複的自我毀滅程序。有識之士(天下雜誌等)或是市井小民如我,相關警語大家都知道,但是因為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無法改變什麼,所以也都選擇漠視,繼續助長自我毀滅。至於我,窮光蛋努力掙錢,反正我有生之年也許碰不到世界末日,如真要毀滅,就走一步算一步吧。

PS.相關更具體的建議,今天蘋果日報的蘋論有寫,很不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匿名留言就別留了,看到就砍...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