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5日 星期四

怎麼不去問妳爸做了什麼事



這篇由記者訪問記者的新聞稿很有趣,但同時心中也有很多無奈,好像什麼事情都可以惡人先告狀,寧我負天下人,也不願天下人負我;這件事更證明EQ的重要性,千萬不要因為自己某些事情的不順利,而遷怒他人,讓自己失態。陳幸妤當然值得我們退一步,好好來尊重,可是前提要他們全家都沒有做法律不允許的事情。儘管目前還沒定讞,但是畢竟他們家有重大嫌疑,不然不會有人被收押,有人認罪。所以基於記者的本能,前去訪問,應屬合理。

「看她這樣,只覺得她可憐,完全不想再激怒她,雖然心裡很想問她:『妳怎麼不去問妳爸爸做了什麼事?』。」這句話真的說很一點都沒錯,卸任元首的家人,為什麼新聞曝光率會這麼高?一方面是台灣媒體的過度競爭,一方面也要想想為什麼會落到如此田地,人們往往都不會自省,市井小民如我們如此,身為政治人物的厚顏更是令人咋舌。

這篇新聞稿裡很多記者說出來的話都是一針見血,只是不知道報導裡的主角看了會不會好好省思,都那麼大的人了,又擁有如此高的學歷,閱讀見識應該不比別人差,一些基本的做人道理都不懂嗎?更何況,面對媒體採訪,陳幸妤可以婉拒採訪,或實問虛答,對媒體發怒恐怕適得其反,而陳幸妤「罵街」的畫面,反而可憐了那些被罵的記者,在電視台裡等著看新聞畫面的長官,反倒成了看見肥羊的餓狼,豈不樂哉,罵的越兇越好。

新聞轉載如下

駐美記者:百聞不如一見
中時 更新日期:"2009/02/04 03:53" 朱梅芳/台北─紐約電話採訪

前第一千金陳幸妤赴美考牙醫執照,卻在紐約人來人往的大街上怒飆台灣各台駐美記者。她失控抓狂行徑,讓「依她的約定」前去採訪的記者非常驚訝,面對她痛罵記者廿分鐘,沒人當場反駁她,就怕再刺激她,萬一發生意外,後果難收拾。採訪後,反而是記者安撫她、勸她快回飯店休息。

TVBS 駐紐約記者范琪斐說:「百聞不如一見,我終於體會台北記者為什麼總是站著被她罵不停卻不回嘴。」范琪斐說,以前她看台北新聞,每次陳幸妤在公眾場所罵記者,她就覺得奇怪,為什麼記者採訪她,卻要乖乖被她罵?「看她這樣,只覺得她可憐,完全不想再激怒她,雖然心裡很想問她:『妳怎麼不去問妳爸爸做了什麼事?』。」

由於陳幸妤第一天落地美國的機場時,曾和懷孕七個月的東森記者王一如說:「你們等我考完試再來採訪我。」因此中天駐華府記者臧國華特別從華府趕到紐約,沒想到陳幸妤聽到他說是華府趕來的,怒目相向大罵:「你從華府跑來紐約採訪我,你更變態!」臧國華表示,「我非常訝異,這是做媒體的無奈,我只是在工作,而且是妳說考試後可以問的,我有責任站在第一線,為什麼要罵我變態?」他說,記者的問題都很正當,沒有人侵犯到她,「她可以化解的,例如說只回答三個問題走人,沒必要在國外這樣失態。」

范琪斐說,採訪後陳幸妤乾脆就不走了,站在原地生氣,「我們問題都問完了,她說要和我們耗下去,真不知道她要做什麼,我上前安撫她,沒想到,她竟說自己根本是投錯胎,下輩子投胎馬英九就不會有今天的待遇。我聽了這話很難過,她身為女兒,卻怨自己的父母,怨她生錯了家庭,當了陳水扁的女兒。」

臧國華說,「陳幸妤發飆生氣,也有一種可能是用發飆設防火牆,接下來幾天不讓記者靠近她。但基於職責,我們還是會繼續跟她,但不會打擾她的生活。」



陳幸妤發飆 專家籲相互尊重

【台灣醒報記者羅皓恩報導】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長胡幼偉則認為,媒體在公開場合本來就有採訪自由,加上陳幸妤家庭目前牽涉的連串司法案件,更是閱聽人矚目焦點。但對於陳幸妤連連在媒體前發飆甚至成為笑柄。

胡幼偉提醒,名人或公眾人物面對媒體時,千萬不要閃躲,最好的做法是與記者溝通,雙方在彼此都能接受的方式下合作,至於是否有問必答或確實回答所有問題,受訪者可以自行決定,但絕對不要對記者發怒,反而更影響自身形象。

中國時報駐美記者劉屏則為在紐約採訪的同業們抱不平,因為記者有採訪的權利和義務,受訪者也有拒絕和迴避的權利,但不應該對執行職務的媒體記者口出惡言。

劉屏表示,陳幸妤現在的身分不光只是前總統的女兒,因為她的家庭牽涉許多弊案,乾爹黃芳彥又滯美不歸,在這個時間點到美國,媒體和社會大眾確實會有很多疑惑,但以這樣的態度面對媒體,反而更有惱羞成怒之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匿名留言就別留了,看到就砍...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