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日 星期一

三峽金牛角與大溪黑豆干(上)


把握好天氣,利用一個悠閒的午後去三峽祖師爺廟吃牛角、踩老街,雖然這裡假日總是人山人海的,但在局勢混沌的年代裡,外出感受一下台灣人民的生命力,遠比坐在家裡看著面目可憎的政客罵來罵去,要來的舒服多了。晚上則抓緊難得的好興致,到桃園大溪體驗另一個著名的大溪老街,也驚覺一個好景點「大溪橋」,到處燈火通明,與滿天星斗的夜空連成一氣,把大溪的夜晚點綴的好不美麗。

受到前幾日的「摩托車日記」影響,讓我對於大溪的黑豆干感到興趣十足,跟三峽奶香四溢的牛角麵包比較起來,黑豆干對我來說比較有新鮮感。臨時起意的短程旅行,也來不及準備相機,就往三峽去。

上次來三峽吃金牛角,是從三鶯交流道方向去,先經過中山路到祖師爺廟的後方;這次我們則是從光明路過去祖師爺廟,有一座不知名的大橋,橋上有很多小吃攤販,活像個小型市場,十分熱鬧,我們在橋上先看到一群人不知在圍觀什麼,原來是有三、四個叔叔在玩陀螺,展現他們苦練多年的高超技巧,他們擺設幾個倒立的玻璃瓶,然後站在五步之遠的距離,精準地把陀螺打在瓶子上,令人咋舌!

後來也看到一個可愛的小美眉在玩撈魚遊戲,被她手上小臉盆裡滿滿的小魚給嚇到,眼睛眨眨之後再看,她旁邊的底迪也是一樣,後來問了站在一旁的馬麻之後,才知道撈具是用不會破的網子,而滲水易破的紙片,看他們玩的開心的模樣,真是有趣!

到了三峽,一定要去老街、祖師爺廟,還有吃金牛角,這次只在老街前、廟前拍了照片,忍痛放棄上次跟家人吃的超美味「饌牛角」,而是要找出那家創立五十年的老字號「福美軒」牛角麵包,聽說排隊都要排很久,為了找福美軒,還走了一段路,感覺有點不好找,而且也離老街有點遠。

到了福美軒門口,跟預期的人潮有點出入,可能也是大家都自立門戶的關係,之前還在新聞上看見三峽牛角麵包鬧出老字招牌糾紛,也因此分散了客源,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胃容量變小的緣故,吃兩個就吃不下去了,感覺很香,但是也很油,好像比「饌牛角」油一點,聽說「饌牛角」出了抹茶跟黑碳的口味,下次找機會去吃吃看。

下一篇:三峽金牛角與大溪黑豆干(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匿名留言就別留了,看到就砍...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