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4日 星期日

寫實的人生劇本,蜘蛛人3


蜘蛛人3,是一部充滿親情、愛情、友情之間錯綜複雜的電影,裡頭述說情侶之間的相處之道、親情之間的糾葛牽絆(彼得帕克與他叔叔、馬可與他女兒)、工作場合之間的競爭關係(彼得帕克與布洛克爭奪正職攝影記者職位、瑪麗珍被競爭者奪去百老匯歌手職務),也有為了友情犧牲(哈利捨身救彼得帕克)、有為了私利犧牲(布洛克不捨自己失去symbiote所賦予的超能力,而與他共焚),道盡了人世間的總總煩惱。雖然是一部著名科幻漫畫改編而成的電影,卻是十分寫實地將美國人民的生活展示在我們眼前,唯一遺憾的是,片尾也沒有像前一集埋下伏筆,讓我有點擔心沒有第四集可看。

2007年11月3日 星期六

噶瑪蘭ㄟ古厝跟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下)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是一趟人類進行歷史傳承的藝術瑰麗之旅。現場有看到一場鯽仔魚娶親的表演活動,看來十分熱鬧外,還參觀「2007台灣紙藝大展」,對於台灣民間有著許多藝術高超、手法細膩的紙藝感動萬分,但遺憾的是,館內規定不能攝影,只能將當時的驚呼聲與讚嘆狀,疊堆在記憶的框架裡。

除了展覽活動外,傳藝中心最大特色是,仿造台灣日據時代的街屋樣式,建築同時搭配戲台、廟宇(文昌祀)、河川(臨水街)與老街(民藝街、傳藝街),共同組合成完整的聚落,重現近代台灣人民的生活,這也同時成為傳藝中心的賣點,假日時常吸引許多民眾前往觀賞,上圖就是部分建築的特寫。

上下圖是民藝街一景。

一進入傳藝中心,恰好正演出一場鯽仔魚娶親的表演,現場鏗鏗鏘鏘地,好不熱鬧,把場子炒熱,但是我對這興趣不大,就走進展示館。

展示館門口有一位穿著中國服飾的中年婦人,臉上制式的笑容看似親切,手上還拿著白色扇子,上面寫著「請安靜」三個黑色大字,眼神裡卻散發出難以親近的冷漠,雖然以扇子這樣文人雅俗的工具來呈現,實在讓人逛的不自在。

展示館裡頭有令人讚嘆不止的「2007台灣紙藝大展」,每個作品都有著鬼斧神工的超高技巧,裡頭有紙漿、紙黏土、紙雕刻(包含立體浮雕、全雕)、摺紙、剪紙等作品展覽,許多紙藝作者別出心裁、精心設計的創思,都一一地在這個展覽,呈現在眼前,不能攝影實在很遺憾;不過,我還是偷偷地在紀念品販售區,把我喜愛的鉛惜合金關公像,給偷偷拍了起來,因為售價太貴了,NT3280,可惜是偷拍的,所以有點糢糊。

最後在目仔窯買了些皮蛋與牛軋糖,不知道是我年紀大還是牙齒不好,牛軋糖真的很硬,非常難咬;而皮蛋,吃起來普普通通,其中小的鳥蛋皮蛋,竟然讓吃到變質的劣等品!不過,後來去傳統小吃坊嚐嚐宜蘭有名的包心粉圓,以及糕渣,實在好吃!

「傳統」意味著歷史傳承的意涵,「藝術」則是人類對生活的感觸所加以創造、並兼具美感的產物,傳統藝術的創作靈感多來自於基層百姓的日常生活當中,能具體呈現該地的風俗民情、思想價值、宗教信仰及食衣住行育樂等現況,深入人心,同時令人感動;舉例來說,一次看見某影片中的老爺爺一邊咧嘴笑,一邊手拿毛筆在彩繪紙燈籠,那種傳統藝術的美,令人嚮往,並且難忘。

我要看上一篇:噶瑪蘭ㄟ古厝跟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中)

2007年11月2日 星期五

噶瑪蘭ㄟ古厝跟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中)

民宿主人林先生本是在台中縣太平鄉生活,後因要照顧父母才又搬回宜蘭五結,托宜蘭童玩節、傳藝中心、親水公園等等的福,友人常常會因此到林先生家借住,因此他們也建議林先生就開家民宿,享受一下週休五日的悠閒暢快,因此四、五年前,「噶瑪蘭ㄟ古厝」就這麼誕生了;六十幾歲的林先生說,有很多客人都喜歡他的樹屋,甚至還有匯豐銀行的印度籍主管,帶著一票同事,把「噶瑪蘭ㄟ古厝」全部的房間都包下來,在樹屋前唱歌跳舞、在池畔划船釣魚、在田間騎車漫步,三、四天的行程下來,這群外國客人都不離開這裡,彷彿就像個villa一樣。

不過,林先生談起「噶瑪蘭」文化的歷史,還自我解嘲地說,他們族內的女性都被漢人抓走了,當然還有他們賴以維生的土地,不過他們還有一項技能,就是捕魚,言談之間,我感受到林先生對於自己的捕魚技巧,似乎很自豪;對於過去,漢人與噶瑪蘭人之間的恩恩怨怨,似乎從林先生臉上的歲月痕跡,還有歷盡滄桑的雙眼,慢慢流逝在歷史的洪流中。我跟林先生的合照。

【延伸閱讀】

噶瑪蘭人為一母系社會,聚落型態採取近河的小型集村,女耕男獵,農作物以小米、玉米、地瓜、稻米為主,而每年的三、四月,是噶瑪蘭人的新年,也代表飛魚豐收季節的來臨,他們稱捕飛魚叫做「LaLiGi」;

噶瑪蘭人外觀上不論男女,顱骨較高,眼窩較深。盛傳噶瑪蘭人從印尼到台灣的蘭陽平原定居後,建立了三十六個社群,也就是俗稱的「噶瑪蘭三十六社」,隨著吳沙入墾宜蘭後,漢人或騙或搶,造成三十六社的逐漸凋零,而我們住宿的「噶瑪蘭ㄟ古厝」,是目前三十六社當中唯一僅存的「流流社」。

事實上,噶瑪蘭族語至今依然被該族族人保存使用,同時他們也已經編印噶瑪蘭語辭典、語法等教材,做為學校鄉土教學的材料。噶瑪蘭族不僅族群意識強烈,宗教信仰以及文化祭儀也都十分鮮明。

一直被半強迫附屬在阿美族當中的噶瑪蘭族,是台灣平埔族的一支,也是平埔族漢化最晚的,不論是祭典或語言文化都來自印尼,都與阿美族完全不同,因此,從1980年開始,噶瑪蘭族的原住民,就開始展開尋根以及正名運動。經過長期的努力,緊接著邵族之後,中華民國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也在2002年正式認定噶瑪蘭族為原住民的第11族。

宜蘭地區,舊稱蛤仔難或甲子難,正是「噶瑪蘭」(Kavalan)一語的音譯。「Kavalan」在噶瑪蘭語裡面,是「平原之人類」的意思。清朝政府起初將宜蘭視為邊疆,成為海盜、流寇的聚集地,後於1810年設「噶瑪蘭廳」,1875年噶瑪蘭廢廳改縣,而以噶瑪蘭的「蘭」字,冠上「宜」字,改稱「宜蘭縣」,由新設的台北府管轄。



2007年11月1日 星期四

噶瑪蘭ㄟ古厝跟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上)


噶瑪蘭ㄟ古厝」,能夠體驗宜蘭原住民的文化與熱情,享受如同家人般的溫馨服務與貼心照顧,一切都是值得的,雖然素昧平生,但是民宿主人林先生親切的服務與令人熟悉的好客精神,這才是民宿!

不管次數多久、年紀多大,只要是離別時刻,我都會有鼻頭一酸的不捨之意,這次也不例外,難得地與全家人一起去埔心牧場看小豬、美麗華坐摩天輪、大魯閣打棒球,或是在路邊吃永和豆漿,都是很好的回憶,但是當我、老妹、爸媽要各自分走,儘管明知很快就能再相聚見面,但是就是會感到依依不捨,我看,這樣的「壞習慣」,從大學時就染上之後,就很難戒除。

五結鄉的民宿「噶瑪蘭ㄟ古厝」,這個民宿的最大特色,除了有台灣原住民第11族的「噶瑪蘭文化」之外,最大的賣點,就是它的樹屋,給遊客們一種體驗原始部落文化的樂趣,不過,樹屋的隔間是臥室與浴室分離,必須離開臥室才能到浴室,而且比較貴。

上圖為古典二人房從門外向內拍攝,下圖為房間的門外一景。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