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9日 星期五

第二十六個夏天,我們在墾丁(完)


一個晚上的嬉鬧之後,我發現我的背真的相當痛,我也忍痛放棄了下海遊玩的機會,就擔任大家的專職攝影師吧!眼看著大家都能開心入水嬉戲,在一旁乾瞪眼的我,除了幫大家拍拍照,自己也不甘就這麼失去一親墾丁海水的芳澤,於是也忍著背痛、步履蹣跚地前往海岸線,阿甘式地把雙腳踏入水中,拍上一張我唯一一張的墾丁戲水照。=.=

2007年6月28日 星期四

第二十六個夏天,我們在墾丁(四)


欣賞一段心曠神怡的夕照美景之後,令人興奮的夜間活動即將展開,我們在墾丁星空的暗夜下摸黑烤肉,搞不清楚吃的是肉還是炭;手忙腳亂烤肉之餘,還有由蠢威帶起一連串低能的喝啤酒大戰;融進墾丁大街上,富含台客風與南洋味的混合體;還有最令人再三唾棄的爽郭耍孬閃酒保衛戰(其實這背後是有陰謀的),到最後,大家一天下來也累癱,總算可以好好地睡在墾丁這片土地上,養精蓄銳,準備迎接明日的海上挑戰。(不過我的背痛已經越來越嚴重了,看來我是沒辦法玩了=.=”)

2007年6月27日 星期三

第二十六個夏天,我們在墾丁(三)



時光飛逝,我們深怕來不及看見「關山夕照」,趕緊胡亂放了行李,便匆忙地出發,往「關山蓮莊」前進,起初只是以為山間田野中的荒煙蔓草之地,但是我們隨著爽郭的腳步,慢慢走向崖邊,眺望台灣海峽,真的有種「登關山而小天下」的豪情快意,讓人捨不得離去,儘管如此,我們仍舊無法違反夕陽西落的自然法則,僅能將如此美景留下心中,還有我的寶貝相機。

2007年6月26日 星期二

第二十六個夏天,我們在墾丁(二)


十一個人,四台車(車主:爽郭、蠢閩豬、禮義廉畜、許帥哥)浩浩蕩蕩正式展開墾丁之行的重頭戲,爽郭精心安排的第一天早上行程,有幽靜吊橋、白色沙灘、飆風競速、夕陽美景,等著我們去享受,夏天墾丁的白天,等著我們去揮灑汗水,尤其,在「第一屆大九二新聞系Go Kart墾丁盃大賽」賽車場上,承受高G力的快感,還有沉浸於墾丁天海一色的畫面,加上那種一群白癡搞笑的同學相聚在一起的一股自在,簡直比躺在羊水裡還舒服。~.~

2007年6月25日 星期一

第二十六個夏天,我們在墾丁(一)


一年一度的7-11之戀,我們選擇在六月底,一起在墾丁的艷陽底下,恣意揮灑屬於我們十一個人的第二十六個夏天,在兩天一夜的緊湊行程裡,雖然對時光飛逝的快速感到不捨,但是當我們享受完屏東地區的陽光夜色、沙灘海水,以及吃不飽的烤肉、喝不完的啤酒(對我而言好像喝不完)之後,拖著疲憊的身體與雀躍無法停止的記憶,返回各自家中,或工作崗位,回憶是快樂的、旅途是美好的,人生正應當如此,儘管沒有另一半,更沒有理由浪費自己的生命,而是好好地掌握自己的青春。

2007年6月14日 星期四

宜蘭礁溪泡溫泉(下)

跟阿蛤享受短暫的礁溪溫泉後,生理需求不斷催促我們去滿足自己,於是我們在一家名產店之前趕緊買了些當地特產,宜蘭餅(在我看來就是超薄的彩色牛舌餅)、雪山餅(說什麼是跟雪山隧道有關的夾心餅,真的很難吃)、蔥燒餅(就是被榨乾水分的蔥餅,感覺soso)、鴨賞等等,胡亂買了一些不知道好不好吃的名產(事後覺得只有宜蘭餅跟鴨賞不錯而已),我們便問了一下店員,這裡有什麼好吃的?

「廟口旁有一家肉羹蠻好吃的,」那店員說,「還有一家湯包也不錯!」於是我跟阿蛤也相信在地人的說詞,走了大約十分鐘的路程,我們各叫了一碗肉羹麵,我還多叫了一碗滷肉飯(二十元),滷肉飯比較普通,肉羹吃起來還不錯,感覺用料蠻實在的,一碗三十五元,可以去試試看。

2007年6月13日 星期三

宜蘭礁溪泡溫泉(中)

接下來就是今天的主行程「礁溪溫泉」,回礁溪的路上還看見一間目前為招呼站的外澳車站,看起來有點年歲了,原來,它1920年12月10日設站,已經快九十歲了,這裡好像又延伸到某些爬山步道,希望有機會再來走訪探詢。話說回來,在濱海公路由於靠海的緣故,有著許多美麗的景觀,紛紛開始設立不少民宅、餐廳,感染到北海岸的藍白地中海風格建築,希望我們台灣的觀光業越來越好。

2007年6月12日 星期二

宜蘭礁溪泡溫泉(上)


提到宜蘭礁溪,大家應該都會馬上聯想到溫泉吧!與阿蛤約定多時的宜蘭之旅,總算如願成行,我們從北部進入宜蘭縣,過了頭城鎮之後,先去濱海公路吹海風、望大海,享受蔚藍海景,沁涼一夏!接著我們往南進入礁溪鄉,準備體驗一下著名的溫泉鄉,也展開我生平第一次的宜蘭探險行,好好認識一下這塊全台二十一縣市當中,幸福指數排名第三名的土地。(天下雜誌曾經公布『2006幸福縣市大調查』,宜蘭縣幸福指數排名全國第三名。)

2007年6月6日 星期三

龍應台與黑蝙蝠



龍應台,是馬英九市政府的首任文化局長,也曾遠赴德國留學,她身上無一個細胞沒有藝文的味道,也是一個極具政治爭議性的傑出獨立評論家,後來改從政界轉到學界,慢慢地在思想、文化上面,灑下一個個龍應台的思想種子,等待著發芽、成長與茁壯。她透過一次偶然地在清華大學教書,也讓一群被稱為「草莓族」的七年級學子看了「黑蝙蝠」相關的紀錄影片,卻無意間引起他們的高度熱忱,代替這個國家、這個社會,主動發起對先賢先烈的關懷與敬意…

2007年6月5日 星期二

什麼是「黑蝙蝠中隊」?


「黑蝙蝠中隊」,又稱三十四中隊,是兩岸對峙、美蘇冷戰架構下的歷史產物,是由美國中央情報局西方公司提供飛機及電子偵察設備,由臺灣空軍指派最優秀的人員執行對大陸低空電子偵察任務的一支臺灣空軍偵察部隊,當時,美方同意臺灣可以在執行偵察任務的過程中「順便」空投一些傳單和救濟物資,偶而也可空降情報人員。

三十四中隊除了在大陸南部沿海城市執行偵察、空投任務外,還曾經多次竄入西北腹地執行作戰任務。據有關資料顯示,一般是下午四時左右起飛,利用黃昏掩護進入大陸空域,憑藉先進的電子設備和飛行技術,沿著二百到五百公尺的低空飛行,有時甚至在一百公尺以下進行超低空飛行。由於這種超低空飛行偵察,風險很高,所以都有意避開月光,選擇在暗夜出擊,以減低被防空系統發現的可能性,所以三十四中隊就以「蝙蝠中隊」命名。為了保障執行任務飛機的安全,飛機都漆成黑色,所以也被稱為「黑蝙蝠」。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